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BASE合作组23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成果:首次让一个反质子在量子“自旋上”与“自旋下”状态之间持续稳定地振荡了近一分钟。这标志着首个反物质量子比特的诞生,是反物质研究领域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更精准地比较物质与反物质的行为差异开辟了新路径。反质子是质子的反物质对应粒子,质量相同但电荷相反。它们就像微小的条形磁铁,...
2025-07-25
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下属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了型号为HT-1000的霍尔效应推进器。该装置通过高速喷射的离子流产生推力,可用于校正航天器运行轨道等。据《俄罗斯报》日前援引科研人员的话报道,HT-1000推进器的研制工作已经完成,并顺利实施了对该推进器原型机的测试。据悉,这种推进器的工作原理是向推进装置供电,利用霍尔效应(即导电材料中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
2025-08-06
日本大阪大学和广岛大学科学家合作,首次在铈铑锡(CeRhSn)材料中直接观测到受普朗克时间(量子力学最小时间单位)调控的重费米子量子纠缠现象。这项发表于《自然》合作期刊《npj量子材料》的研究,为开发基于固态材料的新型量子计算机开辟了新途径。重费米子是固体中传导电子与局域磁性电子强相互作用形成的“增重版”电子,其引发的非常规超导等特性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热...
2025-08-11
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向高维度、智能化发展新型显微镜将衍射光学器件与25个微型相机相结合进行成像。图片来源: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显微技术,突破了快速3D成像的极限。他们利用25台相机组成高速显微镜,能一次性捕捉整个小型生物体内部的实时细胞动态过程。该技术为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运动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察手段...
2025-08-18
时间分辨率达到万亿分之一秒单电子探测技术实现皮秒级时间分辨率(艺术图)。图片来源: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究团队开发出超高精度单电子探测技术,其时间分辨率达到创纪录的万亿分之一秒(皮秒级)。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的研究成果,为新一代量子设备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传统电子电路存在大量电子,这些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效...
2025-08-19
从理论走向实用的重要标志QNodeOS硬件。图片来源:奥斯特鲁姆工作室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量子技术研究所(QuTech)、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组成的量子互联网联盟(QIA)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开发了首个专门为量子网络设计的操作系统——QNodeOS。这项成果发表在最新《自然》杂志上,标志着量子网络从...
2025-03-14
【最新发现与创新】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又建成一项关键系统!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研制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以下简称“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其系统研制水平及运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安装系统主体平台形似巨型“橘子瓣”,采用D型截...
2025-03-10
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今年将迎来关键节点。3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王贻芳代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已经基本建成,一期规划的14条光束线正在加紧调试,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设备调试,并投入试运行。作为中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它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该装置...
2025-03-08
美国斯坦福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团队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电流、最高峰值功率的拍瓦级电子束。这束电子脉冲虽然持续时间仅千万亿分之一秒,却携带10万安培电流。这种拍瓦级电子束有望帮助科学家揭示真空本质。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团队此次在加速器内发射了一条1毫米长的电子束。这些电子通过真空腔室内的无线电波获得加速能量。然而,由于前面的电子处于无...
2025-03-04
【最新发现与创新】记者27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同时具备超快、高灵敏响应的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该领域的响应度和速度两难的困境(RS困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日盲光电探测器在火焰预警、安全通信、快速目...
2025-02-28